从时尚产业的鞋服纽扣,到先进制造业的电气泵阀,近年来,我县传统优势产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主动探索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相融合的新模式,为永嘉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据县经信局透露,今年1-6月我县网络销售额约35亿元,同比增长45%。

试水线上线下互动模式

去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电商换市”战略,将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重点培育,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六强”并举打出组合拳。

“以四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供应链管理为重点,逐步建立集网络零售、分销、团购等多渠道的网络销售体系。”县网络经济服务局副局长柯一航介绍,奥康、红蜻蜓、杰豪、红黄蓝等公司均已建立独立电子商务公司,借力知名电商平台,以“阿里巴巴·永嘉产业带”和全网“旗舰店”建设为主要抓手,依托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带,引导中小网商由实体市场采购向网络采购发展。创新电子商务B2B、B2C,鼓励企业直接开设全网旗舰店,试水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O2O模式,依托电子商务大平台打通企业、合作社、农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对接。

积极建设电商创业园

今年以来,在积极引导奥康、红蜻蜓等县内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我县不断强化政府服务,积极助推电子商务发展。特别是针对一些小微型的电商办公、仓储中心等场所紧缺情况,积极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资源兴办电子商务楼宇经济。

1-6月,全县改造旧厂房7.85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78.5%,斯多纳等一批企业的旧厂房成功转型为电商办公楼。建设总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的温州泰利小微电商创业园、永嘉红黄蓝电子商务创业园,其中泰利小微电商创业园已经在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泰利物流集团董事长黄陈忠告诉记者,目前创业园已入驻50多家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生创业的,除了政策优惠外,深厚的电商氛围也是吸引他们入驻的重要因素。

此外,针对永嘉电商扎根本土的需求,县委县政府推出了“永嘉版”网络经济扶持新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在校接受孵化并在本县落地转化的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无偿创业资助。

传统农业开始接触电商

今年5月,温州首个“1号店·特产中国·永嘉馆”正式开馆上线,只需点点鼠标,就可以把永嘉丰富的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及旅游产品“一网打尽”。据悉,该店作为温州首家在“1号店·特产中国”上线的县级地方馆,把永嘉特产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有关人士认为,农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至少比其他行业晚了10年,正是电商领域中大有开发价值的“蓝海”,这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流通新模式,对传统农资流通模式造成很大冲击,已经为农资电商行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据县网络经济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县将以网络经济“1234”工程为载体,加速推进“电商换市”步伐,即实现“1”个目标:培育永嘉县成为“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县”;打造“2”个平台:“1号店·特色中国·永嘉馆”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永嘉产业带”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实施“3”项工程:电商兴农、跨境贸易、电商拓市;推进“4”项工作:开展电商培训、加强组织保障、创建电商园区、成立电商协会。记者厉定武

三寸黄柑擘

产品简介:瓯柑是珍果良药。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都要高。瓯柑除鲜食外,可以制成蜜饯、果酒、果汁和罐头食品。瓯柑刚摘下时,略有苦味,稍酸。长期贮藏后,苦味尽消,柔软多汁,甜美爽口。随着果品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瓯柑可以贮存一年,这是其它柑
查看详细

茶山杨梅

茶山杨梅主栽品种有丁岙梅,流水大,贾宅早等十多个,其中丁岙梅最佳,产量高,果形大呈圆形,色紫黑鲜艳有光泽,蒂绿色,带带柄采摘,故有“红盘绿蒂”之妙称。核小肉厚汁多,甜酸适口,肉脆爽口,风味浓,享誉海内外。丁岙梅是我省珍贵杨梅品种之一。曾被评为省名特优水果,1997年在全国第五次杨梅科研协研讨会上,品
订单留言查看详细

东皋红柿

永嘉县东皋乡素以柿乡著称,每逢金秋季节,柿子熟了,前山后坡,柿林密布,红柿垂枝,如霞似火,悬金挂彩,令人陶醉。永嘉红柿,品种繁多,有盖柿、牛心柿、蒸饼柿、八月红、长奶柿等,但以东皋无核长奶柿为最佳。北宋孔平仲在《咏无核红柿》诗中说:“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经美,嗟尔骨亦柔。……荆筐载超市,价
查看详细

近年来,永嘉县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围绕“两富”浙江建设,以“三生相融·幸福永嘉”建设为目标,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大都市核心区、大生态旅游区、大统筹示范区”三大战略举措,狠抓“浙商回归工程”、项目投资、实体经济和发展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锐意改革,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

2012年,永嘉县实现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0.8%、11.5%、16.1%,增速均排名温州市第一;浙商回归到位资金完成任务数的3倍,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列全市第一名,居全省前列;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1%和11.4%;全年拆除违章是上年的10倍;创成省级生态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和全省唯一一个“中国长寿之乡”;永嘉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典型,并获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丰硕的成果,离不开永嘉县委、县政府深化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决心,更离不开永嘉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的不懈努力。

喜看收获:转型发展成效丰

回顾去年一年的发展,永嘉县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上收获颇丰,如果说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永嘉的发展,那就是“转型”,在发展的轨道车上,永嘉的转型发展为永嘉县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产业转型、城乡统筹,在一个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下,永嘉硕果累累,收获连连。2012年,永嘉县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去年,永嘉县引进了总投资达210亿元的三江生态立体城、42亿元的楠溪江(枫孤溪)旅游度假区等项目29个,其中浙商回归项目26个,协议资金200.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9.35亿元。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推动浙商回归的系列决策的大背景下,永嘉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成立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百项千亿招商”、永嘉人经济回归等系列扶持政策,优化审批流程,实行规划前移、技术先行的招商项目“直通道”审批,项目审批周期从原先的一年压缩到了3个月。完善的招商引资网络平台是招商的另一个创新之举。永嘉县委、县政府创新实施目标群体分析法,有效提高招商推介的成功率。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和“星期天”招商的策略,使永嘉基本实现了“日日有客商、周周有项目、月月有活动”。

固定资产投资的大会战,让永嘉全面掀起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永嘉县以“双十工程”为引领,组织开展了项目建设“百日攻坚”等活动。审批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审批服务的提效提速;政策处理力度的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的破解,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推进。项目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促进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加快。楠溪江供水工程正式向乐清通水,瓯北西段标准堤主体工程实现闭合,县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运行……一个个工程的完成和建设的提速,体现的,是永嘉人发展经济的昂扬斗志和建设热情。

产业转型,是永嘉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求转型、促发展的浪潮下,永嘉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31.2亿元,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全面落实扶工兴贸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楠溪江文化旅游的推进,带动了永嘉第三产业的发展。去年,永嘉成功举办2012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开幕式、2012中国楠溪江山水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楠溪江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全年游客接待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而楠溪江文化园入选全省27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芙蓉山庄、金珠瀑文化休闲中心、楠溪山居酒店等一大批高档次旅游接待设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使楠溪江旅游真正实现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

统筹城乡,永嘉城镇化建设开足马力。根据永嘉沿江山区差异大、人口集聚度不高的实际,永嘉县在全市率先推出“三级连跳”补偿政策,积极探索跨区域农房集聚改造的办法,完善政策措施,提高了农房集聚的吸引力和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

去年永嘉新开工了三江、高浦等73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新增农房集聚率8.08%;强力推进“三分三改”工作,股改、地改和林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土地规模流转,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3万亩,是全年任务的3.8倍;深化农村“转并联”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了社区调整优化,认真做好两轮共110项事权下放,社区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

破难攻坚:优化发展硬环境

纵观永嘉,在瓯江沿岸、高速公路、国省道和楠溪江流域,低矮破旧的楼房已不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条条整齐的街道、一个个崛起的新产业园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这背后,是永嘉政府破难攻坚的一场拆违美化和环境整治的大会战。永嘉政府以“三县三城联创”为载体,重点拆除六类违章建筑,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例会、一季一考核”和领导挂钩联系等制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万众一心,鼓足干劲,卷起袖子大干一场,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违必拆、六先拆”氛围蔚然成风。

2012年,永嘉全县共拆除违法建设373.3万平方米,是上一年的10倍。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永嘉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美丽永嘉”建设,2012年,永嘉完成绿化造林2.82万亩,建成绿道13.25公里,启动了14个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更值得一提的是,永嘉荣获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通过验收。

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委做出“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决策部署后,永嘉迅速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四边三化”百日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健全了机制、营造了氛围,在全县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环境大整治的热潮。

建设美丽永嘉,永嘉县委、县政府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组织开展了“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和“青山白化治理”等专项行动,推进了造林绿化等工作,有效地优化了城乡环境。“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推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瓯北五星和桥头外垟头电镀基地的建成,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温州发展大都市核心区,是永嘉建设腾飞的一个重大机遇。坚持以城市化为引导,坚持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永嘉牢牢抓住机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江国际商务区的全面启动,瓯北大桥工程的推进、三江吹砂回填工程的建设……永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一个个崛起,大大提升了大都市核心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瓯江过江通道、雁楠公路、菇溪河道治理工程等一批交通水利项目的加快推进,让永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一个新纪元。“温州县市医院合作示范基地”的建立,瓯北高级中学与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协议的成功签订……从一个个项目中,我们看到永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群众的公共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

深化改革:

优化软环境“啃硬骨头”

随着中国迈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旧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弊端渐渐显露,为了全面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永嘉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项目推进和全县形象的突出问题,组织实施干部、政策、要素、服务、社会、舆论“环境优化六大行动”,在优化发展软环境上“下决心”、“啃硬骨头”。

紧紧抓住加快永嘉经济发展的工作中心,永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并进行了改革创新,永嘉迈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统筹等工作,永嘉制定出台了“优二兴三”、招商引资、永嘉人经济回归工程、总部经济、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了政策的引领作用。

围绕永嘉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任务,永嘉县委、县政府深入基层、群众、企业和项目现场开展调研,收集汇总对现行各类政策文件以及新增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批创新性和改善性的制度成果。

然而,对于土地、资金、人才等制约永嘉发展的“硬骨头”,永嘉县委、县政府更是加大破解力度,下狠心、下决心破难攻坚。

去年,该县完成耕地垦造6700亩、标农提升3646亩,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660亩,转而未供用地净减少量居温州全市第一。

“永嘉速度”的背后是永嘉县委、县政府的大战略和大视野。土地开发提速,创新实施造地、征地和土地整理等系列政策,加大了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满足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此外,永嘉还建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机制和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增高加密”,实施“零增地”技改,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立六大国有投资集团,加强政银企互动。探索委托代建、BT等建设模式,使得企业和项目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加快“招院引所”和“招才引智”的步伐,成功引进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分院落户永嘉,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永嘉学院。

政府优质的服务是永嘉经济腾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使得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升,集中办理、联合审批服务方式,创新推行基本建设项目县领导现场办公等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则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永嘉县委、县政府实行“落实事故”责任督考等制度,对影响发展的典型事例,启动问责调查,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改善发展环境。此外,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干部环境也在改革中不断优化,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形成了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收货人: *请输入收货人
手机号码: *请输入手机号码
所在地区:
*请选择所在地区
详细地址: *请输入详细地址
产品名称: *请输入您要订购的产品名称
订购量: *请输入订购量
留言: *
服务热线:400-65748924  电子邮件:345481489@qq.com  [单位网站]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管理入口]  进入杨凌天天农高会网
留言咨询是您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用手机扫一扫